阅读经典
每日与主同行|2022年6月27日
来源: | 作者:唯信 | 发布时间: 1037天前 | 39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1. 诗情祷语 | 我要歌唱耶和华的慈爱
2. 每日经文 | 赛59章-令人沮丧的现况
3. 今日默想 | 神的行动和所用器皿
4. 每日加量 | 太7章-新的信息

01

每日诗篇祷告

诗情祷语

(作者:尤金·毕德生)

6月27日 我要歌唱耶和华的慈爱


朗读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)



《诗篇》第八十九篇1-4节


1 我要歌唱耶和华的慈爱,直到永远;

    我要用口将你的信实传与万代。

2 因我曾说,你的慈悲必建立到永远;

    你的信实必坚立在天上。


3 我与我所拣选的人立了约,

    向我的仆人大卫起了誓。

4 我要建立你的后裔,直到永远;

    要建立你的宝座,直到万代。〔细拉〕


省思:

“慈爱”是神与被造者的关系,

“信实”是祂立约的坚守承诺,

二者构成了

这感人诗歌的主旋律,

既是主题,

也提供了旋律的架构。


祷告:

神啊,

在奔走天路的历程中,

纵然有时身处令人费解的境况,

我仍要感恩地歌唱

祢坚定不移的慈爱和信实,

因为即使我的步伐不稳、一再疑惑,

祢的慈爱与信实仍在我的生命中

恒稳地展开祢救赎的计划。阿们。




02
每日经文及简释

以赛亚书 第五十九章


读经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


释经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)


 《以赛亚书》第59章|令人沮丧的现况


顺接五十八章对归回百姓那虚假的信仰(禁食),和不正确的安息日这两方面的控诉,五十九章1至14节,继续这类主题,并作了延伸:由控告(1-4节)、描绘罪状(5-8节)和认罪(9-14节)所构成。


雅威不看他们,不理会他们的“宗教行为”,并不是祂的膀臂缩短,无力拯救,也不是祂耳朵发沉不能听见(1节),乃是因为他们的罪,造成了与神隔绝(2节),他们沾满了鲜血的双手,被谎言充斥的嘴唇,岂能蒙神喜悦(3节)?他们不按公义对人,心怀不轨,设毒计陷害人(4节)。他们崇尚暴力,从头到脚,从心里到外面都被邪恶充满,整个社会怎能有平安呢(5-8节)?


归回的百姓活在这种黑暗的光景中,像是行尸走肉(10节);他们不认识真神,拜假神,被欺压、谎言所充斥,整个社会没有公平,不蒙上主赐福(11节)。先知因此发出一段认罪的祷告,坦诚导致现今光景是因着百姓自身的罪恶,整个社会不追求公平的事,远离雅威(12-14节)。



在15节,开始了新的一段,将伸冤与拯救的信息相结合。先知看到归回的百姓深陷罪中,整个社会远离神及祂的救恩,那面临的路就只有再度被审判了。


幸好,这位立约的神,当祂看见百姓所建造的社会,没有公平,就甚不喜悦;看见这个群体没有出色的领袖出来担当救赎的责任,也没有中保为他们代求,就甚为诧异。于是,祂主动行动,用自己的膀臂施行拯救,以公义来作自我支持(15-16节);祂要施行报应,报复仇敌,将拯救临到日出到日落之处(19-20节),以此来成就与雅各所立的约,施行永远的救赎,使被黑暗所遮蔽的万民得到光照(21节)。


看来,救恩所产生的一切行动,无论是出于对敌人的报复,还是关于公义的热心,都是雅威自我关注的缘故,祂关注自己的公义、关注自己的名声和自己的荣耀。



03

今日默想


被掳归回的以色列社会的属灵状况很糟糕,因为领袖不能带领百姓过一个合乎神心意的生活,导致神自行行动。


在教会历史中,“神的自我行动”,往往通过一些不起眼的人开始,在看似光景不好的情形下,神使用了这些在社会底层,不被人看重的人来成就祂复兴教会的旨意。


在上一世纪20年代的中国,被兴起的余慈度女士就是一例,她那“内在的属灵经历”,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宋尚节、倪柝声和王明道等教会领袖。尽管在100年后的不少教会,仍然对女性在教会中的角色还争论不休,而在100年前的余慈度,已经以“被神使用的侍女”身份,显明了她的属灵深度,远远超过那在教会中作领袖的男性。



你在教会中是什么角色?你相信神会使用你吗?



04

每日加量 

马太福音 第七章


读经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)


释经音频1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)


释经音频2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)


释经音频3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)



《马太福音》第7章 新的信息


在六章25至33节,我们看到:因着神的照顾,这个世界世界是井然有序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没有必要过分担忧这个世界会脱轨。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道德层面,我们都需要对神有十足的信心。第七章,对当时候充当道德警察的法利赛人作出评判。


不要学习法利赛人的评判


我们今天说法利赛人是道德警察,可能有一些误解。不过,在当时,这样定义是合适的,因为他们认为大部分的犹太人不尊崇上主,践踏了律法;法利赛人看不上祭司,因为祭司是撒都该人的体系,他们和罗马人合作。对他们而言,毁坏道德就是毁坏律法,就是毁坏和上主的约。


其实提到法利赛人的时候,你如果想到了扫罗(保罗),就会对法利赛人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。扫罗(保罗)不也是经常监督这种新兴的基督徒吗?


6章25至33节,让我们领悟到——虽然这个世界很糟糕(当时耶路撒冷确实很糟糕),但耶稣告诉门徒,神甚至眷顾野花、眷顾飞鸟,祂当然更关注耶路撒冷的情况。你要相信,这个世界在上主的眼中依然没有失控。


神其实在关心、掌管这个世界,而我们要的态度就与祂配合。这样,在这个世界上,有些人的灭亡与我们有关,但有些人的灭亡,和我们关系不大。弟兄姊妹的灵命不增长,有的与我们是有关系的,但有的却没有关系,可能和他自己的性格、不主动追求有关系。所以我们无需过多背负这个重担,我们既要有责任感,但也不要有救主情结,不要走极端。比如教养孩子,我们要有责任感,但孩子有他的独立性,特别是当他长大后,一定要让他自己做各种选择。你可以提出建议,比如婚姻,要他自己来选择。你要尽量朝他的益处去想、去帮助他,但不要去操控他。因他有上主赐与的独立的人格,神爱他,并在掌管、保护他。



我们不要学习法利赛人,因为他们以监督和批评他人为使命。他们以这种方式追踪耶稣,耶稣做什么,他们都要看合不合他们的要求。他们看到,那么多人跟随耶稣,会不会跟错了呢?耶稣说他们这行径,反倒成为了一种试探,审判最终会反弹到他们自己身上。


要珍惜天国珍贵的信息


耶稣说:“不要把圣物给狗,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,恐怕它践踏了珍珠,反过来咬你们。”这基本上是针对门徒讲的,祂说,你应该把天国的信息,当作一种圣洁的、奇妙的信息加以珍惜,不要把这样的信息丢给狗。狗指的是外邦人,就耶稣的语言背景而言,这里说的是法利赛人。这与福音书开头施洗约翰说的毒蛇的种类,属于同一类人。耶稣的意思是,我们不要把这些圣洁的信息,给那些连外邦人都不如的人(法利赛人)。


当他们看到耶稣和罪人、税吏相处的时候,很难相信耶稣是正统(洁净的身份)。耶稣临死之前,马利亚膏祂,教会有的传统说她有可能是做过妓女的那位马利亚,假如这传统是真的话,就可以理解门徒们那种难堪的责怪。


所以耶稣提醒门徒——不要学他们,我们要活在一种公平相处的关系模式下。这些宝贵的天国信息,公平相处、珍惜对方的这些话,对于猪、狗来讲,他们是不会看重的。


这个观点对基督徒来讲很实用,当基督徒拥有天国的生命之后,容易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上,作出各种各样的道德评判。当有一天我们不把自己放在制高点的时候,生命就成熟了。


要效法天父的良善


法利赛人以律法的诠释者、先知使命的践行者自居。但他们像12节经文所描述的吗?不像!法利赛人是站在自己的一个高度去评判、监督别人,他们传讲律法和先知的道理,但律法和先知的精髓——上主的怜悯与善意,他们并没掌握。而上主对待人的方式不是这样,祂以怜悯和善意对待人。所以我们要去学习上主的方式。耶稣说:“你们祈求,就给你们;寻找,就寻见;叩门,就给你们开门。因为凡祈求的,就得着......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,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?”尽管我们不好,而上主却以善意对待我们。


那我们要去学习上主的良善,还是像七章1至6节里的那些法利赛人一样,去监督别人呢?我们愿意别人怎样待我们呢?那我们就需要将心比心,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(参7:12)。律法和先知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别人(外邦的人)蒙恩,恢复成像我们这些属于神一样的人。


而法利赛人却不是这样,他们要把外邦人驱赶,把不实行律法(妥拉)的人除掉,他们要将污秽的、不圣洁的清除,甚至也要将耶稣除灭,因为他们认为耶稣践踏律法,也接纳污秽的撒玛利亚人。


神国来临,一切都改变了!天父现在对待敌人的方式也在改变了!甚至也不像约书亚时期那样,容许以色列把仇敌全都杀掉,而是用善待与拯救的方法。当然,在以前,也有善待外邦人的例子——比如对妓女喇合、摩押人路得。不过,这个特点尚未那么明朗,也不那么普遍。在旧约的前面,比较明显体现出神对外邦人惩戒(报仇)的那一面,而挽回外邦人的那一面则较弱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惩戒与报仇的那一面,越来越弱;对外邦人的挽回的信息,则变得越来越强。


甚至在这里,耶稣说,神要审判报仇的不是外邦人,而是这群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!在22至25章,就发出对法利赛人和祭司们的审判——你们这些法利赛人有祸了。


上主不像警察,天天盯着看哪些人合不合格。反而,耶稣说:“你们祈求,就给你们,寻找,就寻见,叩门,就给你们开门”,上主是以善意对待寻求祂的人。



你们愿意罗马人这样待你们吗?你们愿意罗马人镇压你们吗?杀掉你们吗?不是!所以你们也不要这样去对待罗马人。“所以,无论何事,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,你们也要怎样待人。”就是这个意思,因为这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——是要带来罗马人和犹太人的合一。这主题非常重要,这是耶稣的十字架救恩所要带来的,在保罗的神学里,成为他所有书信的重点。因着十字架的成就,保罗的每一封书信都是在讲这个主题——外邦人(罗马人)和犹太人要在基督里合一。所以,你要相信上主的善意,并将这善意传扬出去——你想别人怎样待你,你就怎样待别人。


不要跟随世界的潮流


接着看13至14节,我们不能断章取义地看这两句话,比如说:世上人很多,但真信耶稣的人很少,因为进天国的门是窄的。其实,这是耶稣针对当时处境所讲的话,当时主流,一直认为弥赛亚是凯旋式的君王,会带领他们与压迫他们的罗马政权打一场决定性的胜仗,重建大卫式的王朝。


耶稣的意思乃是说,你们不要跟着主流思想走,不要跟着广告走,虽然跟随的人多,你们不要随大流!你们要认识基督、跟随基督。虽然祂走的是一条窄路,不受世界拥戴,但你们跟随祂才会真正得到永生。


也就是说,7章13至29这一段经文,是耶稣发出的邀请,邀请人们跟随祂一起走窄小的道路。那么,这条窄小的道路是怎样的道路呢?是永生的道路!不过,要特别小心,因为这路途当中,有人会诱惑这些跟随耶稣的人,这就是15至20节里面讲的。


不过,这类假冒为善的骗子是可以凭果子判断出来。就好像荆棘和蒺藜是不能结无花果的,狼的本质也不能靠羊皮来掩盖。那耶稣所说的这些假先知是谁呢?“狼”、“荆棘和蒺藜”与“毒蛇的种类”相吻合,可看出耶稣与施洗约翰所责备的是同一类人,就是法利赛人。


所以耶稣要门徒小心!不要中了法利赛人的毒,虽然嘴上称耶稣“主啊、主啊”,并不真正了解耶稣如何作弥赛亚,譬如门徒中的犹大。甚至这些人在奉祂的名赶鬼、奉祂的名行异能,但这些人与荆棘和蒺藜一样。所以耶稣说,祂是唯一可以让人走进永生道路的人,听祂的话更重要。


要建不倒塌的房子


接着来看24至28节这段。“凡是听我这话就去行的”这句话也是针对当时的场景而讲的。当时有很多人在听耶稣讲话,其中有些人是为了找祂的茬、抓祂的话柄。所以耶稣说:“听我的话,又不行,那有什么用呢”?这些人,“就好比一个无知的人,把房子盖在沙土上。雨淋、水冲、风吹,撞着那房子,房子就倒塌了,并且倒塌得很大。”


还记得耶稣前面讲的关于“光、盐、城”的话吗?是不是与这里的话相对应呢?城是中心建筑——圣殿,在这里也是讲到一个房子。圣殿是他们身份的象征,代表他们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与神之间有一个契约。


当时的法利赛人、祭司,他们一直在以不同的方式复兴圣殿。希律安提帕继承他父亲继续兴建圣殿[1],花费了很大的精力。法利赛人,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去和罗马人抗争,他们期盼建立一个以圣殿为中心的国度。耶稣却否定这种价值,称他们的行动和意识形态其实是豆腐渣工程,说这个“房子”是建立在沙土上。所以耶稣说,凡称祂主啊,主啊的人,不能都进天国,指的就是这种靠建造圣殿来恢复神国度的错误行动。


而门徒是新的一群人,要跟着弥赛亚耶稣一起来建新的殿,怎么建呢?就是要听祂的话!听耶稣所讲的,才是迎接天国来临的关键。


第28节:“耶稣讲完了这些话,众人都稀奇祂的教训,因为祂教训他们,正像有权柄的人,不像他们的文士。”耶稣的教导当时主流的教导非常不同,祂的信息是崭新的。


权柄是代表神的临在,摩西上山,与神相遇,神赐给他妥拉。他带着法版下山的时候,人们看到他脸上的荣光,不敢观看摩西的面,摩西用帕子把脸遮住。这荣光表示神与他同在,表明神与摩西一同下来,也表明神赐给了他权柄,别人看到他就像看到上主一样。



28、29节让我们看到,门徒们听到耶稣的话之后,就像感觉到神的临在。“教训、训诲”这样的词是祭司教导百姓妥拉、律法之时所用的,代表着神临在的权柄。耶稣这样的教导,就像是有权柄的人,是指神的临在。耶稣讲完了登山宝训——天国到底是怎样的。下面的篇幅(八至九章),祂将慢慢地把五至七章所描述的天国,实践出来。



[1] 古犹太史学家约瑟夫(约37-100)的著作《上古犹太史》或称《犹太史记》记载,大希律执政第18年,即主前20-19年,开始重建第二圣殿,第二圣殿的主体建筑的完工历时九年半,但是附属 建筑的兴建或维修持续多年。主耶稣出生前16年,大希律开始大兴土木重建修缮第二圣殿,而主耶稣第一次洁净圣殿时约三十岁。整好圣殿的修缮进入第46个年头,而根据约瑟夫斯记载,兴建修缮一直持续到尼禄皇帝的任期,主后64年。历时80个年头左右。




▓ 本文插图选自希腊-西班牙画家埃尔·格列柯(El Greco 原名:多米尼克斯·希奥托科普罗斯 [ Doménikos Theotokópoulos ]  1541-1614)作品。


请有兴趣的读者点击蓝色字体链接进行阅读

作者序

前言

附录1

一|新的起源(太1章)

二|新的创造(太2章)

三|新的出埃及(太3章)

四|新的旷野路(太4章)

|新的摩西(太5章)

六|新的专注(太6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