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经典
每日与主同行|2022年4月14日
来源: | 作者:唯信 | 发布时间: 1112天前 | 57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1. 诗情祷语 | 以感谢为祭
2. 每日经文 | 传1:海市蜃楼的人生
3. 每日默想 | 无意义的事
4. 每日加量 | 提前3:立正教

01

每日诗篇祷告

诗情祷语

(作者:尤金·毕德生)

4月14日 | 以感谢为祭


朗读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)


 



诗篇第五十篇7-15节


50:7 “我的民哪,你们当听我的话,

         以色列啊,我要劝戒你。

         我是 神,是你的 神。

50:8 我并不因你的祭物责备你,

        你的燔祭常在我面前。

50:9 我不从你家中取公牛,

        也不从你圈内取山羊。

50:10 因为树林中的百兽是我的,

         千山上的牲畜也是我的。

50:11 山中的飞鸟,我都知道;

         野地的走兽也都属我。


50:12 我若是饥饿,我不用告诉你,

          因为世界和其中所充满的都是我的。

50:13 我岂吃公牛的肉呢?

          我岂喝山羊的血呢?

50:14 你们要以感谢为祭献与 神,

          又要向至高者还你的愿,

50:15 并要在患难之日求告我,

          我必搭救你,你也要荣耀我。”


省思:

神并不指望享受

我们所献之物,

因为“千山上的牲畜”已是祂的。

祂在乎的是

我们的态度和行为——

对祂欢欣赞美的灵,

对人仁厚慷慨的心。


祷告:

天父,

祢知道我多么容易以一种

外在的敬虔表现,

取代内在的属灵实际,

于祢眼中一定显得多么空洞!

请帮助我重建自己的言行,

就像祢在耶稣里向我所表现的言行,

奉祢的名求。阿们。



02

每日经文及简释

传道书 第一章 

 

读经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

释经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)


 《传道书》第1章释经|海市蜃楼的人生


犹太人在主前597至538年,被巴比伦人掳走。在主前539年,巴比伦被波斯王塞鲁士二世击溃,犹大人有了某种程度的自由,但依然被外敌掌握,历经600年之久,直到主后70年耶城被毁灭。


传道书所反映的,是在这种环境之下,犹大人所有的焦虑与希望,尤其是在商业上的那些困境(5:10-12,7:12,10:19)。在困境中,一般民众会缺乏安全感与幸福感。


传道书所探讨的主题有:对死亡的恐惧;人类实存之无益;伙伴关系的疏离;快乐与满足之意义;英雄主义之沦丧;及上主难以测度的旨意等等。这些主题在古代近东具有普遍性,以色列的群体作了重新的诠释,使它与时代契合。


传道者自称为智慧大师,从现实来检视生命的价值,他似乎探讨了每一个生命的领域,从权力的顶端,走到又深又暗的低谷。他沉浸于传统之中,又观察日光之下发生的事,作出对万事万物的评价。他削弱智慧文学传统那种富丽堂皇的应许(如箴言3:13,8:1-21,11:18-19,12:28,13:14),他采用传统的形式与内容,却以反向的思维,拆毁并重建智慧精神,正像他自己所说:“是如此,但又能怎样”?他既尊重传统,又挑战传统。


一章1节这句开场白,以明显自传的特点,称自己为老师,说自己是皇家登峰造极的智者(1:12-2:12)。不过,这也是讽刺,像传道书里面的许多口吻。因为大卫的儿子所罗门,他有天下的智慧,远超一切君王,却没有跟随独一的智者雅威至终。所以传道者一开头,就是一个在悬崖边上、光彩照人的舞者,其危险程度令人惊讶、惊恐!


传道书的关键字是虚空,也是中心思想,不过,这个词的意义丰富复杂,来源于“水蒸气”或“虚空”,是一种多姿多彩的意象,有多样的翻译:短暂之事物、空洞、无意义之事、荒谬与粪土。传道者用这个词要表达的更像是幻想,像是海市蜃楼。寓意人类的努力、希望、计划都在生命的变迁中被蒸发,被欲求及不幸所取代。虚空似乎侵入全身,遍布生命各处,它是绝望的终极源头,也是一堵墙,阻止人往前取得好处、荣耀与成就!


传道者观察到宇宙典型的代表就是劳碌,要活着就需要努力!世代更迭,日出日落,风旋转不停,江河入海,海却不满,整个世界在不停地运转。但“这有意义吗?”不断变动的宇宙似乎让人以为某事被成就了,但实际没有,就算过一千年,任何进展都无非是海市蜃楼,反而让人生厌!所发生的一切事,貌似发生,但没有一样是新的,更甚的是,这些旧事,谁都不记念。这不是幻影吗?那“永恒”的太阳呢?你看它气喘吁吁地归回所出之地(5节),它已年暮力衰了!


在他看来,这个空洞的宇宙,像是上了发条的时钟,不停地运转,也不断地松懈!其中的部件:太阳、风、陆、水等等呢?要么被永恒的运转所困,要么就原封不动。人类也如此,似风一样来来去去,捕风捉影(1:14,2:11,17,26)。简而言之,宇宙像是一个瘦骨如柴的老人,虽有一连串的运转,但没有目的,没有方向!





03

每日默想


这礼拜,你在电视、网络、公司或其它媒体里,有无听到一些高谈阔论却毫无意义的事情呢?




1、柏杜(Leo G.Perdue)认为传道书成书于主前三世纪希腊托勒密王朝,而思想则是源于被掳时期的犹太文化,反映的则是自波斯至希腊时期的犹太世界的情况,那时候世界文化处于萎靡不振,社会经济动荡不安,很多人开始质疑以往的智慧。可参柏杜(Leo G.Perdue)著,刘泽佳、谭浚明译:《柏杜论智慧神学》(香港:基道,2012),页137。


2、这一点性格实际上正是古希伯来圣经之特色——圣经拒绝盖棺定论,传道者拆毁的是现代人信以为真的东西,尤其是对受科学主义训练之下的人们那种理所当然的看法。


3、以禄(Jacques Ellel)对虚空有着非常丰富的诠释,参,孙芥石、郭秀娟译:《存在的理由:从传道书看科技社会的虚空与盼望》(台湾:校园,2017),页46-47。



04

每日加量

提摩太前书 第三



读经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)

释经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)



提摩太前书》第三章释经 | 立正教


保罗教导他的儿子提摩太,要使教会从基督和圣灵而来的新生命,彰显在地上。假如要落实这一点,教会就需要有健康的管理(组织),而管理,就需要合适的人选,那挑人,就是一门学问。保罗把这看家本领传给了提摩太。


教会最主要的管理团队有两个:主教(监督)与执事。


1、主教(1-7节)

教会首要的角色是主教,挑选这人选,首先要看他是否有心!假如有人渴望得到此侍奉岗位,应当被鼓励。其二,要看他是否有力!在教会内外见证都有力量吗?在教会内,有表现合宜的品德吗?在教外,能维持信徒良好的名声吗?有心又有力,可以作为培养的人选。


这等人也必须作风正派,看重家庭的价值,对妻子专一(2节)。有别于帝国的文化:爱情是从那些高级的风尚妓女那里获得,而妻子则如糟糠,在家鲜有地位。而教会的主教人选却万不可在婚姻道德上有问题。他也要疼惜孩子,尽力养育他。这种教导也有别于帝国的风气,帝国将未成年人视如物件。


另外,需要谨记的是,不要选刚来教会的人做主教。有时,容易因为某些人在某些方面较突出,而挑选了他来负责教会治理。但这人可能因缺乏教会生活,或对教会缺乏感情,信仰也缺乏历练,以致缺乏承担责任的能力。


2、执事(8-13节)


对执事的要求,大体与主教一样。不要挑选好酒之徒和贪财之辈的要求,可能不是指酒徒,因酒徒一看就不合适。当将好酒与贪财结合在一起的时候,大致能明白,其意思可能是:不要挑选那些在社会上左右逢源,经常有应酬的成功人士,因这样的人容易在教会里引人注目。但他们的价值观,依然是按照帝国的潮流,这等人不合适作教会的执事。


对女执事的要求则是:在信仰上有追求的贤妻良母,善于持家的女性是首选。


思考问题


保罗的“人才标准”认为:忠厚、单纯、不好多事、清心寡欲与看重亲情的人,比在社会上的成功人士,更适合作教会领袖。也就是说:教会的领袖,要完全有别于以皇帝为最高标准的那种成功人士。


教会如家,缺乏家庭意识的,那种在风月场、名利场和角斗场都出类拔萃的人,确实不适合做领袖。这些标准依然适合现今的教会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