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经典
每日与主同行|2025年1月12日
来源: | 作者:唯信 | 发布时间: 107天前 | 24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1. 诗情祷语 | 主啊,求祢起来!
2. 每日旧约 | 创13章-与罗得分离
3. 今日默想 | 神的带领
4. 每日新约 | 太12章-新的身份+附录9

01

每日诗篇祷告

诗情祷语

(作者:尤金·毕德生)

1月12日 | 主啊,求祢起来


朗读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)




《诗篇》第十篇 1-13节


10:1 耶和华啊,你为什么站在远处?

在患难的时候,为什么隐藏?

10:2 恶人在骄横中把困苦人追得火急,

愿他们陷在自己所设的计谋里。


10:3 因为恶人以心愿自夸,

贪财的背弃耶和华,

并且轻慢他(或作“他祝福贪财的,却轻慢耶和华”)。

10:4 恶人面带骄傲,说:“耶和华必不追究。”

他一切所想的,都以为没有 神。


10:5 凡他所作的,时常稳固;

你的审判超过他的眼界。

至于他一切的敌人,

他都向他们喷气。

10:6 他心里说:“我必不动摇,

世世代代不遭灾难。”


10:7 他满口是咒骂、诡诈、欺压,

舌底是毒害、奸恶。

10:8 他在村庄埋伏等候,

他在隐密处杀害无辜的人。


他的眼睛窥探无倚无靠的人。

10:9 他埋伏在暗地,如狮子蹲在洞中。

他埋伏,要掳去困苦人;

他拉网,就把困苦人掳去。


10:10 他屈身蹲伏,

无倚无靠的人就倒在他爪牙之下(“爪牙”或作“强暴人”)。

10:11 他心里说:“ 神竟忘记了,

他掩面永不观看。”


10:12 耶和华啊,求你起来;

神啊,求你举手,不要忘记困苦人。

10:13 恶人为何轻慢 神,

心里说:“你必不追究”?


省思:

为什么恶人往往如此风光?

竟可以逍遥地强取豪夺?

为什么神不干预?

令人不禁要呼喊:主啊,求祢起来!

结果当事人被引向更深一层的交托,

相信神聆听属祂的受苦者,

将为所有的人伸张正义。

 

祷告:

天父,求祢看顾一切

觉得被祢遗忘、

感到被人弃绝的孤独者。

请向他们彰显

祢乃是在耶稣基督里——

“传好消息给谦卑者”、“医好伤心人”

的那一位(赛六十一1)。阿们。





02

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

创世记 第十三章


读经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


释经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



《创世记》第13章|与罗得分离


亚伯兰设计骗埃及王遭到埃及王的谴责,悻悻离开。然而,他毫无损失,反而获得了极多的金银和牲畜。这可以理解为神眷顾、赐福与他,并不是因为他的义行和带给了别人(万国)的祝福。


十三章,记述了亚伯兰从南地渐渐往伯特利去,到了伯特利和艾的中间,他在这个故地支搭帐篷,并求告雅威的名。他的这些行为,可以理解为:他在为着神的应许,不断探索。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会在与罗得分开时,显出慷慨之举的原因:会不会觉得罗得就是神赐给他的后裔呢?


事实上,在12章7节和13章,当他大方地让罗得先选土地之后,神就告诉他,罗得所得之地不是应许之地,而那应许之地是另有所指。原则而言,他对神的求告(4节),和对罗得的谦让(他与罗得分开时所作的抉择),得到了雅威的嘉许。尽管他对应许的理解未必全面,甚至有一知半解之嫌,他一旦做出回应,神就再次加强应许,将迦南地赐给他(14-18节)。他最终来到了希伯仑,而罗得则渐行渐远。看来,人的抉择与上主的引导和纠正,是互动式进行的。


或许,我们会因着亚伯拉罕的信心,而大加夸奖他。不过,叙事人将神的“全知”,和亚伯兰的“不知”做了对比。他对应许未必理解得那么清楚,就比如,他在与罗得和撒拉的关系上,很明显的,他对罗得非常大方,他会不会视罗得为承受神应许的后裔呢?所以会带他出吾珥(12:5);在仆人之间争执时,他会让罗得先选地方,会不会也是因为这一原因呢?他视罗得为己出,假如是这样的话,那么,他对应许(后裔、土地)的理解,最起码这时候是一知半解的。他对撒拉的行为,也不敢恭维,又自私,又怕死(12:10-13:2)!而在后面,他却为罗得大打出手(14:13-17)。叙事人把这两件事、两个人放在一起,不会是凑巧的。在亚伯拉罕眼中,罗得与撒拉确实有不同份量,因为撒拉无法为他圆梦,实现应许,而罗得是现成的!


另外,我们也看到雅威行事超乎常人所思,祂不断地提醒和引导祂所拣选的人,需要按照祂的思路来行事,要学会放下自己固有的看法。



03

今日默想


这一章,让我们看见,神的引导和人的回应与抉择之间成为互动的关系,在你的生活中,有类似的例子来说明——神的带领吗?


 

04

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 

马太福音 第十二章


读经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)


释经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)


释经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)

附录9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)



《马太福音》第12章 新的身份


十一章,耶稣因施洗约翰怀疑祂作为弥赛亚的身份,而引发祂对自己身为弥赛亚身份的讲述;十二章,由安息日的话题引出,如今谁才是神的百姓的主题!


十二章的背景是:在安息日,耶稣和门徒从麦地经过,门徒饿了,就掐麦穗来吃。这行为是违反律法的,引起法利赛人的责难,他们问耶稣:为什么祂的门徒作安息日不可作的事情呢?因为对以色列人而言,守不守安息日,是敬不敬虔的表现,而敬虔的核心是身份的指向——你是合格的神的百姓吗?


以色列仆人身份之争

这就是安息日争论的重点!守安息日是创造主百姓身份的象征,作为创造主的子民,作为立约的救主的子民,就要守安息日。法利赛人其实是对耶稣发出质问:为什么允许祂的门徒作外邦人做的事情?祂是真先知吗?为何像那些不守安息日、闯进他们的圣地、玷污他们的异教徒一样呢?


在本章的最后部分,耶稣说:“谁是我的母亲,谁是我的弟兄?”(48节)。其实也是一个身份的话题,耶稣说,跟随祂的,才是我的弟兄,我的母亲。一前一后,都是身份的争议,这是解读十二章的关键。


耶稣以大卫在神的殿里吃陈设饼这一事情,来回应法利赛人的责难,大卫吃了只有祭司,而他却不能吃的陈设饼。那大卫为什么敢吃祭司才可以吃的东西呢?


我们回忆一下,当时大卫被扫罗追杀,逃到圣殿里。祭司告诉他只有陈设饼可以吃,并且要没有和女人同过房的人才可以。大卫说他好几天都没有碰过女人了,祭司就让他吃了。


耶稣在这里的意思是:大卫敢吃那个陈设饼,是因他有后台,祭司在支持他!耶稣的门徒敢在安息日吃东西,也是因为他们有后台,他们的后台比殿还大(12:6)。所以,祂说:“律法上所记的,当安息日,祭司在殿里犯了安息日,还是没有罪,你们没有念过吗”?(12:5)。安息日的劳作,对百姓而言,是犯了律法;对祭司而言,则是服侍,是合法的!祭司拿饼给大卫吃,那大卫就不算犯了安息日!


后来,祭司被扫罗杀了。扫罗为什么要杀他呢?因祭司在给大卫吃的时候,是表明他在支持大卫(他知道大卫是未来的君王),扫罗马上要被废弃。耶稣作出这样的类比,其意思是,法利赛人就像扫罗,马上要被废弃;而祂就像大卫一样,属于未来之王。祭司支持大卫,因为他知道大卫是未来真正的君王。耶稣自己受洗被膏,是实实在在的王。今天在耶稣身上发生的事情,比当初在大卫身上发生的事情更重要。


扫罗充满着仇恨,追杀未来之王、杀了支持大卫的祭司,法利赛人后来像扫罗一样,与撒都该人合谋,将耶稣抓获,交给罗马人。他们对上主的敬虔可靠吗?充满了杀戮、充满了虚假的崇拜。


但如今世代变了!上主那充满怜悯、取代圣殿祭祀的世代已经来临了。以色列能领悟到这种看起来相反的信息吗?他们能够像婴孩一样,满足于“不被看重、没有地位”吗?他们能够认识他们眼里看起来不重要,其实比殿还要大的人物吗?如今,祂在建造比所罗门建殿都重要的事。他们必须变成这样,才有出路(12:11-25)。


十二章9至14节,又是关于安息日的主张,更加深了前面讲述的内容。耶稣说,人比羊何等贵重,就像刚才说的:“耶稣和他的门徒比殿更重要”一样的意思。以色列人守安息日,是代表他们的神要将那个安舒的日子带来,彻底让他们得自由、得释放。就像安息日,不用被工作辖制,自由地享受上主的恩宠和爱。在那日,连羊都要得到释放。就像摩西的时候,第二天是安息日,前一天就可以收双倍的吗哪,在安息日,则得享安舒。


但当耶稣说完这些以后,法利赛人出去商议,怎么可以除灭耶稣。耶稣知道有人要杀祂,所以祂在医治别人的时候,就嘱咐他们不要给祂传名,因越传祂的名,就会加速杀祂的可能。这种不让传名的医治方式,马太说,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(12:18-21)。以赛亚书里说,神审判以色列这个仆人之后,要重新启用、振兴这仆人。“我要将我的灵赐给他”(参赛42:1-4),重新恢复以色列作为上主仆人的身份。


耶稣就以以色列仆人的身份被审判,然后被重新启用。神的灵透过祂,将公理传给外邦。这与法利赛人的做法针锋相对,法利赛人作为上主的仆人,要掀起对抗罗马人的战争。而祂这个以色列仆人,不动武,不争竞、不喧嚷,街上也没有人听见祂的声音。祂扶持像被压伤的芦苇一般的人,祂要召聚外邦人来,仰望以色列的名,将尽以色列当尽的责任。


耶稣所兴起的新以色列,没有武力,祂的焦点指向外邦,这与法利赛人出去商议怎样除灭耶稣这种杀戮的行动,刚好相反。显而易见,谁是合格的以色列?耶稣说:是祂!和祂的门徒!前面说祂是暗中的王,这里说是合格的以色列。



弥赛亚身份之争

十二章22至45节继续这个主题,来控诉法利赛人做的完全不合格!


当有人将一个被鬼附着、又瞎又哑的人,带到耶稣那里,耶稣就医治他,那哑巴又能说话,又能看见(22节)。这医治的故事,对应十一章5节耶稣的自我宣告,祂是让“瞎子看见、瘸子行走、长大麻风的洁净、聋子听见、死人复活,将福音传给穷人”的那位。意思是,当这些事发生了,表明弥赛亚国度已经来临!那位君王已经出现了!


这医治产生效果:“众人都惊奇说,这不是大卫的子孙吗?”(23节)。这宣告其实是对王室的确认。因此,22至32节这段叙事依然是弥赛亚身份之争。前面是“谁是王”?,后面是“谁是仆人”?现在是“谁是弥赛亚”?


但法利赛人听见就说:“这个人赶鬼,无非是靠着鬼王别西卜啊”(24节)!通俗一点而言,耶稣是靠着魔鬼赶鬼的,祂不可能是大卫的子孙、不可能是弥赛亚、不可能是那个仆人。祂是魔鬼的传人,且别有用心地来腐蚀神的百姓。


耶稣知道他们的意念,就对他们说,魔鬼怎么会拆魔鬼的台,它们怎么会彼此攻玕呢(12:25)?法利赛人承认耶稣是在赶鬼,意味着承认祂依靠的是神的灵,在行使神同在的权柄!耶稣就问,鬼王怎么会去赶鬼呢?法利赛人既然承认耶稣赶的是鬼,那鬼为什么要赶鬼呢?法利赛人为什么又不承认耶稣是赶鬼的那一位呢?这不是自相矛盾吗?反过来,如果耶稣靠的是神的灵在赶鬼,表明神的国,真的就降临在他们中间了。


因为,安息日所表明的是神的怜悯与医治,当天也有可能就是安息日。在这天赶鬼,表明神的国度来临、洁净的时刻来到。如果这一切真的是神的灵在运行的话,那么,法利赛人就是在自绝于神了。我们将下面这两节连在一起看,就更清楚了:“法利赛人出去商议怎样可以除灭耶稣”(14节)、“所以我告诉你们,人一切的罪和亵渎的话,都可得赦免;唯独亵渎圣灵,总不得赦免”(31节)。耶稣为何说这么重的话呢?


在第八章,耶稣的行动预示性地表明天国已经来临,天国正式的临到则要等到祂死里复活之后。天国的来临,正是法利赛人一直所期盼的。耶稣说,现在祂正将这神的临在的天国带来了,法利赛人却说是鬼王的作为,当然得不到赦免(也即是进不了天国)。


当先知们说神的国来到之前,通常会说到神的灵复苏的作为,像复苏枯干的树木(参赛11:1)、枯干的手,以及将枯骨复苏(结37:1-14)。这些是表明耶和华重返在百姓当中,怜悯他们,结束他们被掳的光景。


从圣灵感孕马利亚,耶稣受洗时被膏抹,在旷野接受试探,以及如今驱魔,都看到圣灵给耶稣记号,祂的工作表明圣灵正好在祂身上运行。可是,当这些恶势力——鬼从人身上被赶出来,说明这地已经被洁净,他们所盼望的天国来临了,神已经回到他们当中了。而法利赛人作出否定的指控,耶稣称他们是在亵渎圣灵,拒绝神的国,那怎么能得到赦免呢?


或许,暂时否定耶稣是被圣灵膏抹的弥赛亚,还有情可原。但如果拒绝神的国已经来临,就彻底得不到赦免了。因暂时不认识耶稣,还可以原谅,等祂死里复活之后,还有机会。这看起来有点矛盾,其实,耶稣是用他们的想法,回答他们的问题——因神国正是他们所盼望的、那个圣灵更新的世代,如今它来临了,他们又不要。


他们拒绝耶稣所带来的圣灵更新的新世代,将被弃绝,在“今世与来世都不可能得到赦免”!今世是指现今这世代;来世,指的则是将来临的弥赛亚国度,就耶稣死里复活之后而言。法利赛人知道现今的世代是活在被掳的咒诅中,他们期盼神所差遣的弥赛亚,能带领他们离开这个被咒诅的今世,而进入神怜悯、医治、洁净的新世代。如今,他们拒绝圣灵在耶稣身上的作为。这岂不是今世与来世都得不到赦免吗?


耶稣还是苦口婆心地劝导他们,期望他们能看到祂和圣灵之间的关系。在38至42节这段,祂再用约拿在鱼腹里三天三夜的例子,来加强这一话题。祂似乎要重演约拿的事件,目的要让人能明白:当祂被钉死在十字架,第三天复活这事件发生时,就如同约拿事件重演!祂期望他们到时能突然醒悟,祂就是带来神国的那一位,以致改变与罗马对抗的“神国思维”。


但这个世代真的知道吗(12:43-45)?他们被罗马人控制、被希腊人控制、被巴比伦人控制、被波斯人控制。他们期盼神能回来,救他们摆脱这种被掳的光景。他们用了很多方法,驱逐各样不洁净的“鬼”;他们经过马加比革命,法利赛人的运动、爱色尼人的洁净,他们与侵略者抗争,他们与民族的败类抗争……他们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。但耶稣说,除非他们得到一位有别于他们自身想象的新的居住者,驻扎在这个世代当中,否则,就像一间打扫好的房子,鬼出去了,但却带回更多、更厉害的鬼。因经过各式各样的革命,但如果没有一位能彻底将污鬼赶走的居住者来到,他们的情况会变得越来越糟糕。


以色列人始终没将这些“鬼”赶出去,因为没有一个真正的居住者,而这个居住者,要比所罗门更大的才行。可悲的是,以色列人中了耶稣的预言——“末后的景况,更糟糕了”。在主前70年之前,只是被殖民而已,而主后70年之后,因他们拒绝了耶稣,不愿接纳与罗马和平共处的国度意识。罗马提多将军血洗耶路撒冷;在132至135年,哈德良大帝将圣殿夷为平地!主要的人群——法利赛人和祭司阶层这些中坚力量,不复存在;剩下的百姓,被抛到万国之中。


因他们拒绝了死里复活的弥赛亚,就是像约拿从鱼腹里出来的那个人子,落入上主更大的审判中,落到更凶狠的鬼当中。


这也正是,耶稣会在46至50节,作出极端教导的原因——唯有遵行我天父旨意的,才是祂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。作耶稣这位弥赛亚的门徒、作神国度的子民的最大特征是什么?是遵行天父的旨意,那天父的旨意是什么?是剔除仇恨,不再树敌!而法利赛人对待耶稣的态度,完全是树敌的行为,如果不将这树敌的心剔除掉,那与天父的旨意有什么关系呢?而天父的旨意,正是要让全人类都称兄道弟。



附录9:基督徒今天会犯亵渎圣灵的罪吗?

有一些基督徒,很担心自己也犯了耶稣指责法利赛人亵渎圣灵的罪。我要祝贺你!你担心自己犯了,就表明没犯!新约圣经多处讲圣灵是赐悔改的心的灵,显然,要以长篇大论来讨论圣灵作为悔改的灵这一主题,超出本文的范围,甘冒过分简单之嫌,作些说明(参徒5:3,来10:29),即是说,耶稣在我们身上所成就的救赎之工,也是圣灵在我们心中做成的。如果你拒绝圣灵,就不可能得到救赎的恩典,不可能有悔改的心,自然得不到赦免。圣灵赐给我们悔改的心,我们才会信耶稣。哥林多前书也说,若不是圣灵赐悔改的心,人心是不会称耶稣为主的(林前12:3)。如果我们抵挡圣灵,这些工作都无法实行,我们就不可能得救,罪也未被赦免。所以,一个真心信耶稣为主的人,他是不可能犯亵渎圣灵的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