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每日诗篇祷告
诗情祷语
(作者:尤金·毕德生)
11月24日 | 你们要称颂
朗读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)
《诗篇》第一三六篇23-26节
23 他顾念我们在卑微的地步,
因他的慈爱永远长存。
24 他救拔我们脱离敌人,
因他的慈爱永远长存。
25 他赐粮食给凡有血气的,
因他的慈爱永远长存。
26 你们要称谢天上的 神,
因他的慈爱永远长存。
省思:
“祂的慈爱永远长存”这句话
在这诗篇中一共重复了26 次。
这种重复会令我们的心思趋于麻木?
或使我们的心灵更敏于回应、颂赞?
祷告:
神啊,
对于祢在那么多地方,
那么多的作为――我竟浑然不觉。
我的反应呆滞、小信。
我愿更活泼地向着恩典的世界,
更敏于感受神的恩慈,
更勇于回应圣灵的降临。
阿们。
02
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
约拿书 第四章
读经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)
释经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)
《约拿书》第4章|在树下
第四章的重点是:雅威与约拿在辩论——到底谁该获救?那些异教徒,那些罪行达到雅威跟前的尼尼微人,有资格获救吗?
约拿不能明白,也无法接受,为什么雅威会放过尼尼微人?在他心目中,雅威是“有恩典、有怜悯的神,不轻易发怒,有丰盛的慈爱”。上主的善意和救赎,只针对约拿自己民族的人,而对于那些罪恶的外邦人,祂却要给他们降下灾难,并不后悔(1-2节)。
如今,上主为什么对这些尼尼微人心慈手软呢?所以,他对雅威的做法十分不满,他与雅威辩论,希望雅威能持守起初的成命——降灾在尼尼微城。这也正是他急速逃亡他施的原因,我们应该这样理解他的这句话:“你看,我听了你对尼尼微的信息,就逃亡他施。但你执意要让我来尼尼微,向这个异教之城宣告你倾覆的旨意;如今,你为何迟迟不决呢?你用尽手段使我来到这里,我死里逃生,来这里宣告你的审判信息,而你现在又不审判了!你这样捉弄我,还不如干脆把我杀了算了(3节)!”
而雅威希望约拿认识到自身的错误,因为约拿只把雅威的救赎和怜悯,局限在以色列的范围内;雅威想让他明白,祂要把怜悯和救赎赐给尼尼微人,像赐给遇海难的水手们和在鱼腹中的他一样。所以,祂责备约拿,不要为祂放过尼尼微人而心怀不平。
可是约拿误解了雅威的意思,以为雅威会按原计划行动,审判尼尼微。于是,他搭好一个棚子,住在里头,等着观看雅威如何出手毁灭尼尼微大城。在这期间,雅威安排了一颗茁壮的蓖麻树,为他遮阳,抵挡正午阳光的曝晒。约拿喜出望外,因此更加相信雅威会同意他的想法——他所预言的灾难很快就会临到尼尼微(5-6节)。
没想到次日早晨,雅威安排了一条大虫,来糟蹋这棵蓖麻树,树就枯萎了。约拿在正午阳光的曝晒之下,十分失望,身体倍感不适。他看到雅威不会按照他的想法行事了,不会审判尼尼微了,他绝望了!再度求雅威杀了他,因为他的信念完全被击垮了。在他看来,他相信雅威对外邦人发怒,以致审判他们。他也相信上主是充满怜悯和慈爱的,但这些只针对以色列人。所以,当他看到和以色列完全不同的人,也获得神的救赎,他就大为不悦。他无法接受上主出尔反尔,将自己的愤怒转化为爱,对可憎的城市施行救赎(7-9节)。
雅威的回答是:不管是谁都值得怜悯,祂的慈爱不但会针对以色列人,也会针对尼尼微城,祂会爱惜那些辨认不出一只手到底有多少手指的孩童,就好像约拿会爱惜一棵蓖麻树一样(10-11节)。
03
默想之一
雅威的怜悯和慈爱在以色列中彰显,同时,也向外邦人彰显,甚至,祂也向仇敌施行拯救。你有鄙视“异教徒”的心思吗?你觉得这种心思会影响你在他们面前作见证吗?
1.相关的讨论可参布鲁格曼(Walter Brueggemann)著,许子韵译:《布氏旧约导论:正典与基督教的想象》(香港:天道,2012),页371。
04
每日加量
路加福音 第九章
读经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)
释经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)
《路加福音》第9章 | 新的出埃及旅程
9:1-50节,焦点是耶稣的身份和作门徒的性质,这是延续8:19-21节的主题,祂的身份问题(4:22、36, 5:21,7:16、19-20、39、49,8:25),因着希律的提问(8:7-9),彼得的宣告(9:18-20)达到了顶峰。但门徒则是雾里看花,在行动上证明他们缺乏理解,他们不能确认耶稣会供应他们(9:10-17);他们无法调和受苦受死与耶稣山上显荣之间的张力——不凡的弥赛亚却是卑微的仆人;他们也不能医治被鬼附身的孩子(9:37-43),却争议谁将为大(9:46-48),正是这愚昧的具体化。
现在,开始一新的段落,较之前路加致力于描绘耶稣作为弥赛亚的本质,并且用“释放”事工的记录,来印证这一本质,如今,路加再没有需要描绘耶稣的身份与使命。耶稣点出,这一个新的旅程,是以色列新的出埃及之旅,并藉此来说明作门徒是怎么回事。耶稣更集中地教导他们,上主是慈父,如今祂要向所有的人赐下救恩。
这次旅程以耶路撒冷为目的地,耶城是上主的终站,也是敌视耶稣的地方,故此,往耶路撒冷之旅也成为被弃之旅。其间两种张力不断加剧:
1)、耶稣是通过这“新的出埃及”之旅来建立门徒,但门徒并没有显示出,作为弥赛亚国度的百姓应该有的性情和使命,甚至在最后放弃对耶稣的跟随;
2)、耶稣越走近终点,离成全神的应许就越近(神国也越近),那些反对抵挡的势力也越近了;而门徒们对这种反对的声音,也越来越没有招架的能力了。
上耶路撒冷的一开始,耶稣就声明,跟随祂就是加入祂的旅程,这正是上主国度怜悯福音的宣扬(9:51),门徒必须听而行出来(9:51-62)。可是,门徒的素质实在太差了,从他们要吩咐火下来烧撒玛利亚就可以看出来。到9:52至62节,他们错误地理解弥赛亚的国度,遭耶稣不断的责备,甚至被警告,更是显示出他们的无知。因为弥赛亚国度的信息正不断被人误解,显然,门徒也没有显示出该有的认知。所以,祂郑重其事地告诉他们:如今是连埋葬父亲都可放弃!可想而知,对耶稣的态度,要多么认真才行!事实上,非得用这种非常理的态度,才能对作门徒的使命,有所领悟。
05
默想之二
往耶路撒冷之旅也成为被弃之旅,可以从几方面去理解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