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经典
每日与主同行|2024年3月6日
来源: | 作者:唯信 | 发布时间: 420天前 | 32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1. 诗情祷语 | 祂说有,就有
2. 每日经文 | 伯35章-以利户第二次劝慰
3. 默想之一 | 事物的真相
4. 每日加量 | 林后5章-保罗的期望
5. 默想之二 | 自我的生命

01

每日诗篇祷告

诗情祷语

(作者:尤金·毕德生)

3月6祂说有,就有


朗读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)


 

《诗篇》第三十三篇6-9节


6 诸天藉耶和华的命而造,

  万象藉他口中的气而成。

7 他聚集海水如垒,

  收藏深洋在库房。

8 愿全地都敬畏耶和华,

  愿世上的居民都惧怕他。

9 因为他说有,

  就有;命立,就立。

 

省思:

“ 话语” 真的能起作用?

光“ 说” 就能成事?

世人已习惯将言行分开,

便不信地发出疑问。

圣经的见证

却上溯至起初— —

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,

就是出自神的话语。

 

祷告:

神啊,我周围尽是不守承诺、

有口无心的人,

我便渐渐把“话”当作“空话”。

我且环顾祢在创造、救赎中

发“话”所成就的一切,

就预备再次用心聆听,

特别是聆听那位“道成肉身”者,

我正是奉祂的名求(约一14)。阿们。

 


 

02
每日经文及简释

约伯记 第三十五章 

 

读经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

释经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)


上图:一个人从南地旷野仰望银河。当人瞻望浩瀚的星空时,就不敢高看自己:「你若犯罪,能使神受何害呢?你的过犯加增,能使神受何损呢?你若是公义,还能加增祂什么呢?祂从你手里还接受什么呢?」(伯三十五6-7)


 《约伯记》第35章释经|以利户第二次劝慰


以利户意犹未尽,他继续说话,因他认为约伯的话尽是无理取闹、自以为是;还说什么,这是他与上主之间的事情,不需要别人插手(2-3节)!于是,他期望约伯的三个朋友,一同来听他的慷慨陈词。他处理了两个问题:


第一、他认为人无法伤害到神,也无法使神得益。他先叫他们抬头向天观看,瞻望那高于人的穹苍,思想一个问题,人犯罪与行公义都不能使神受害受益,反而使人自己受害或得益(4-8节);


第二、他认为人其实对神不能作出正确的呼吁,并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。


1)比如,在现实中,有这样的一种情况:一个受欺压的人,他因痛苦而呼求,但他宁可向欺压他的人乞求,都不会呼求神来帮助他,因为他不相信神会帮助他。他说:神在哪里呢?意思是:找祂,有什么用呢?呼求祂,能解决问题吗(9-11节)?


2)另外一种情况是:尽管有些人会哀求神,却不知神在哪里!为什么呢?因为他作恶多端,神根本不会听他的哀求,遭遇痛苦的他,也得不到眷顾与垂怜。神对他来讲,也没有什么意义(12-13节)。


约伯就属于第二类型的人,他如今已将案件呈给上主了,但一直见不到上主的面,得不到上主的回音。不过,上主也没有发怒降罚,没有理会他的愚昧,看来,神对约伯已经够宽厚的了!而约伯却不自知,还总说那些愚昧虚妄的话,真是无知透顶(14-15节)。

 




03

默想之一


才华横溢的以利户,自以为对约伯的事,了如指掌;坚信自己所说的话,句句在理,都切中约伯的问题的要害。我们是观众,看到的是:以利户和他所指责的约伯一样,自以为是,其实对所发生的事情并不了解。


这给我们的提醒是:再聪明的人,都有可能对事物的真相,只知道个皮毛,甚至完全误解真相!


北美灵修神学家高思帆引用作家华克•波西的一句话——“一个人很可能在校成绩优秀,人生却不合格”[26]!他所说的情况,也大致可以用在以利户身上!他才华横溢,但骄傲自大,自以为了解约伯为何会遭遇这些灾难,但其实对真相一无所知,而他却对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过分自信。


这对于现今,一个自行判断对和错的社会,你觉得以利户等人所犯的错,会时常出现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吗?假如会,这暴露出我们天性中哪些方面的问题呢?你能作些检讨吗?



 [26] 高思帆(Steven Garber)著,秦蕴璞译:《这世界的守望者:全球视野下的使命实践》(台湾:校园,2019),页59。



04

每日加量

哥林多后书 第五章


读经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)



释经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)



(上图:古哥林多城废墟中的演讲台,于主后四十四年由蓝白大理石造成,是一又高又宽大的四方形平台,被称为Bema。一般认为这就是保罗在迦流面前受审的Bema,中文译为「公堂」(徒十八12)或「台」(罗十四10;林后五10)。保罗所说的「站在神的台前」(罗十四10)和「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」(林后五10),就是指接受神和基督的审判。)


《哥林多后书》第5章释经 | 保罗的期望


这一章,保罗继续期望哥林多人要独具慧眼:尽管从表面看来,基督徒活得与世人没有两样,一样地吃喝,一样地经历生命的喜怒哀乐和人世间的悲欢离合;甚至,还经常因着宣扬弥赛亚的福音,而遭受不同程度的压迫。那信福音,到底图的是什么呢?


保罗说:我们是有着极大盼望的人,虽然如今活在这世界上,有许多艰难,但我们如今已经获得了在基督里的卓越生命,就如同那些已经获得搬迁凭据的棚户区居民,终有一天将要迁进新屋。我们这些因信主耶稣,已得到蒙神建造的新生命的人,虽然在世日子艰难,叹息劳苦,而基督的圣灵,已成为我们至终得到新生命的凭据。终有一天,一个荣耀国度,将代替帐篷般的临时国度,就像圣殿代替了在旷野流动的临时会幕一样(1-5节)。


所以,他自信地说:我们哪怕活在这世上(身内),看不见主,也坦然无惧!有一天,离开这世界,与主面对面时,也必然坦然无惧!因知道主会按照善恶,作出公义的审判,我们在世(恰如在临时的帐棚里),所受的委屈,也将在祂那里得到伸张(6-10节)。


保罗说:更为可喜的是,基督的爱激励了他,使他不用再为自己而活!是的,为自己而活,能有什么终极的成果呢?唯有按照与死里复活的主相似的方式而活,才有至终的价值(11-15节)。


也就是说:他如今完全用全新的方式来看人与世界了,去传讲通过基督的死、复活和饶恕所建立的新世界的福音。因他自己也正是在基督里面,成为了新造的人。而且,活着的目的也很清楚。如今,为这位复活的新世界的主人而活,不再按这死亡世界的标准了!行事为人,也按新造生命的福音法则了,以这种使人与神和好,将人的过犯归在基督的身上,靠着神的赦罪,成为上帝百姓的法则而行事了(16-21节)。



  

05

默想之二


保罗对他自己和信徒的全新生命状态——即“已得到/又未完全得到”的描述,有无给我们一个崭新的视角,来看待自我的生命呢?他所说在这“胶着”状态下活着的目的:是为了传扬使人与神和好,将罪除去,成为神的百姓的福音。这等人生目的,有无帮助你理清活着的目的?尤其在苦难及各样困扰之下,你以什么样的盼望来安慰自己、安慰别人呢?





本文插图选自圣经综合解读 (cmcbiblereading.c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