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经典
每日与主同行 | 2024年2月12日
来源: | 作者:唯信 | 发布时间: 442天前 | 32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1. 诗情祷语 | 主啊,求祢将祢的道指示我
2. 每日旧约 | 伯11章-琐法的歌
3. 默想之一 | 信仰的丰富多样性特点
4. 每日新约 | 罗15章-有别帝国生命形态之4
5. 默想之二 | 更美善的群体生活

01

每日诗篇祷告

情祷

(作者:尤金·毕德生)

2月12日 | 主啊,求祢将祢的道指示我



朗读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)


《诗篇》第二十五篇 1~5 节

 

1  耶和华啊,我的心仰望你。

2  我的    神啊,我素来倚靠你。

    求你不要叫我羞愧,

    不要叫我的仇敌向我夸胜。

3  凡等候你的必不羞愧,

    惟有那无故行奸诈的必要羞愧。


4  耶和华啊,求你将你的道指示我,

    将你的路教训我。

5  求你以你的真理引导我,教训我,

    因为你是救我的    神,

    我终日等候你。


省思:

从试炼与过失中学习如何生活,

是万不得已的下策。

信仰的道路上多有先例和榜样

可供借镜,

省却我们愚昧犯错的羞愧与痛苦。


祷告:

神啊,就像亚伯拉罕——

“出去的时候,还不知往哪里去”,

结果在祢的引导下到达应许之地,

我也要相信祢的应许,

在祢的指引下行路,

仰望为我信心“创始成终”的耶稣。

(来十一8,十二2)。阿门。



02
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

约伯记 第十一章


读经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


释经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


《约伯记》 第11章|琐法的歌


琐法听到约伯的论调,非常生气。有着这么一个不恭不敬的朋友,深感不齿。他直接说约伯是胡言乱语,他对约伯嘲讽(比勒达)之言,深感不满:“听着,别以为善于饶舌就无人能说得过你”(3节)。


琐法认为约伯夸大其词,说自己品性无瑕,在上主面前完全清白,简直就是毫无自知能力(4节)。所以他说,巴不得上主开他这个瞎了的眼睛,让他看到上主的救赎之道,使他看到上主还少算了他几样罪恶呢,或许神已经对他从轻发落了(5-6节)。


他认为约伯想与神评理,想知道祂的玄机,来量度祂的极限,简直就是痴心妄想。神的智慧比天还高,怎么量?祂的心思比阴间地府都还深,比大地都还宽,比海洋更辽阔,怎么测(7-9节)?他认为约伯作了对神无用的挑战,因没有人可以拦阻祂将人捉拿归案(10节),而且,祂明察秋毫,知道人性的虚妄(11节)。


所以,他劝约伯悔改,投靠上主,赶紧将罪恶洗净,不要再让它沾染自己的屋子了(13-14节)。假如约伯能够如此行,也就可以得到复元,所经历的苦难和烦恼,也将抛之脑后,好生活将像正午的阳光,晚上也将再次睡得踏实,别人也将再次纷纷前来向他讨教人生的智慧(15-19节)。


只有那些恶人,才两眼发呆,在遭遇苦难时不知道朝哪里求助,只好求死,了却残生(20节)。



从琐法的说法看来,他的思想要比比勒达更简单:他执著地认为,神在约伯受苦的这件事上没错,约伯没有必要上诉,只要悔改就会好转,而且也必须悔改。他的讲话代表自古以来很多牧者的想法。


03

默想之一


我们感谢这位启示话语的主,留给我们这卷异常“出格”的约伯记,让我们思考信仰的另类性。就约伯的朋友琐法而言,他因为没有遭遇约伯这等非人的苦难,他的言论就比较中规中矩,甚至到了刻板的程度。而约伯不同,他因为遭遇了不白之冤,对信仰作出了平时没有办法、也没有机会的思想。也就是说,琐法的思想几乎完全按照“妥拉”(律法)的立约精神,而约伯则跳出了“妥拉”所讨论的范畴——给我们看到妥拉之外的可能。


这样,我们领会到了,以色列人的信仰,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。因为在我们大多数基督徒的思想里,基本是如琐法一样的,我们不但用这样的思想看待自己及他人的遭遇,也以此看待上主。这样很容易造成对信仰的刻板认识。而约伯的大胆探讨,则给我们看到信仰的另外一番天地。



谈谈你对约伯在上主面前这种大胆,甚至近乎无礼的控诉的看法。


04

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 

罗马书 第十五章


读经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)


释经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)


《罗马书》第15章 | 有别于帝国的生命形态 4:美善与纯全


15章1至13节,实际上仍旧继承这样的主题:不求自己的喜悦,乃要叫邻居喜悦,与前面所说的“察验何为神善良、纯全,可喜悦的旨意”,差不多是一样的意思。因为基督正是如此献上祂自己(15:3, 7)。


看来,要在充满争竞的第一世纪,落实最美的见证(15:9-13),建立一个和睦、不分犹太人与外邦人的群体,就只有在基督里才能实现。


保罗用了一连串的喜庆的词,来称颂这个“爱邻舍如同自己”的生命形态,这群人,因求邻居的喜悦,而使神得荣耀,并带来整个人类的复和与欢乐,也使自己被诸般的喜乐,与平安所充盈(参15:3, 9-13)。


这种感恩的生命,罗马教会已经经历到了。那么,保罗在接下来的篇幅里,就将他自己的远行宣教计划,告诉他们——期盼他们能与他一样,将这“喜乐与平安”带到那些基督的名,尚未被称过的地方(20-21)。


他提醒他们,可以从两方面来投入:


第一方面是在经济上的贡献(14-19),这是一个恩典生恩典的故事(28-29),这是罗马信徒需要领悟到的,化解金钱的权势的方法,就是将金钱贡献出来,去支持全球复和的宣教事业。就好像马其顿的教会,他们其实非常贫穷,然而他们在金钱上的贡献,超乎他们的能力范围,成为佳美的见证(26节)。而且,他们在金钱上奉献所持的态度也是十分的正确,因为他们认为:既然从耶路撒冷得了这属灵的好处,这点金钱能算什么呢?难道不应该当作养身之物供给耶路撒冷的教会吗(27节)?


第二方面则是,他们要为保罗祈祷,使他所做的能讨人喜悦,并合乎主的旨意(30-31),也能够赶快到他们当中,一起享受平安与喜乐(32-33节)。



这也正是他为什么会有一连串的问安名单,这些人与他一起彰显死里复活的福音特色,他的宣教大计正是这一群人所促成的,也是为了更多的一群人得到平安的福音。 最后,保罗对万国的福音做了一份简要的总结,很好地回应了开篇的基调。


05

默想之二


就今天而言,怎样可以使我们的群体生活更趋美善? 这种进步怎样可以加深我们群体的大喜乐,从而使我们更渴望美善?尤其是在金钱上的付出,你如何对待那些为你的灵魂而付出的人呢?




▓ 本文插图选自意大利画家 多梅尼科·莫雷利 ( Domenico Morelli 1823 - 1901 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