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经典
每日与主同行|2024年1月16日
来源: | 作者:唯信 | 发布时间: 469天前 | 32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1. 诗情祷语 | 要到几时呢?
2. 每日旧约 | 尼6章-危机再现
3. 默想之一 | 教会建造
4. 每日新约 | 徒16章-直到地级的实践
5. 默想之二 | 不同的命运

01

每日诗篇祷告

诗情祷语

(作者:尤金·毕德生)

1月16日|要到几时呢?


朗读音频: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)


《诗篇》第十三篇



1 耶和华啊,你忘记我要到几时呢?

   要到永远吗?你掩面不顾我要到几时呢?

2 我心里筹算,终日愁苦,要到几时呢?

   我的仇敌升高压制我,要到几时呢?

3 耶和华我的 神啊,求你看顾我,应允我,

   使我眼目光明,免得我沉睡至死;

4 免得我的仇敌说:“我胜了他”;

   免得我的敌人在我摇动的时候喜乐。

5 但我倚靠你的慈爱,

    我的心因你的救恩快乐。

6 我要向耶和华歌唱,因他用厚恩待我。

 

省思:

人是否可以追问神?

这位诗篇作者认为无妨。

结果呢?对于“要到几时呢?”

我们仍无答案;

神并未向好奇、

急躁的罪人们展示祂的计划书,

却把更好的赐下:

即祂自己——“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”(诗四十六1)。

 

祷告:

神啊,我哀怨地纠缠、追问祢,

即使我知道了那些答案,又有何益处?

祢知道我真正所需的——

并非了解更多的情况,

而是有更多的爱;

不是预知祢的时间表,

而是有祢的临在。

谢谢祢在耶稣基督里把自己赐给了我。

阿们。

 


 


02
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

尼希米记 第六章


读经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

释经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)


尼希米记》第6章|危机再现


第六章被称为尼希米的回忆录,内容又回到外患的主题上。尼希米的对手,也就是政敌参巴拉、多比雅、阿拉伯人基善等人,看到尼希米他们的修建工程尚未完工,可能是出于想阻止尼希米过激的种族排他的做法。因为城墙一旦修成,这个城就完全属于归回的犹太人,共融性的管理就不复存在。


他们首先想通过和谈的方式来中止工作,邀请尼希米在某个村庄见面、吃饭(2节)。尼希米将它解读为鸿门宴,一连拒绝了四次(4节)。


第五次,参巴拉等人则在信件内容上引用了一些传闻,这些传闻是有关犹大人要起义造反的风言风语(5-7节)。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希望尼希米能够正视这些传闻,别引火烧身。这看起来是出于好意,也使尼希米倍感压力。而尼希米以短促的回绝和简短的祷告来处理,因他仍旧认为双方是对立关系,不宜采信(8-9节)。


尼希米的敌人看到一计未成,又生一计,通过收买犹大人示玛雅和女先知挪亚底等人来恐吓、毁谤,这给尼希米造成更大的威胁(10-13节)。尼希米再付上简短的祷告(14节),并加快工程的建设,最后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(15节)。


在这里,我们不能丑化尼希米的形象,也不能丑化尼希米对立面的形象,因为大家都是站在自身及族群的利益和危机上来思考、来行动的,双方都不是中立的。


如今,仍然留下一个大患,多比雅与犹大社群的一些人有亲戚关系(18节),以斯拉处理的通婚问题,似乎没有彻底解决,这也为尼希米最后为这类的事情,作极端的处理埋下伏笔(23-31节)。




03

默想一


从尼希米记我们可以学到非常多的关于教会建造的功课。他是超级大国的王的酒政,而当他从被掳归回的犹大同胞口中,得知耶路撒冷城墙被拆毁,城门被火焚烧,他坐下来哭泣,心急如焚。位高权重的他,却深深地与受苦受难的神的百姓认同。


他接下来的祷告,非常出色与实际。用哀歌的格式,先陈明与神立约的关系(1:5),愿神看顾受苦的百姓(1:6),为了祖先背叛神而认罪(1:7);最后是信心的宣告——神有怜悯,救赎被掳而悔改的百姓(1:8-10),也求神听祷告,并且成就他在王面前将要计划的事(1:11)。


他与亚达薛西的对话的关注点,就是耶路撒冷城墙的修造(2:9-10)。


当他回到圣城,宣布修建的诏书之后,遇到敌人拦阻。然后,他用三日的时间,夜间观察城墙,并激励从祭司到百姓一致地修造城墙。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那慎密的计划、执行能力,以及组织能力(2:11-3:32)。


他还有很多可让我们欣赏的地方,你能够从中看到对教会建造上的意义吗?试分享一至两点。

 

 



04

每日新经文及简释

使徒行传 第十六章


读经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)

释经音频:(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



《使徒行传》第16章 | 直到地级的实践


保罗的第一次宣教旅程,以耶路撒冷的会议为结束,外邦人怎样过神儿女的生活,是这会议的主题。在会议中间也有些波折,但以雅各为首的领袖,其开明程度非常高。


如今,上主将救恩赐给普天下所有种族的计划,有了基础的主线。犹太和外邦信徒的关系,进入一个新阶段:双方就犹太妥拉的重要性,并外邦人毋须受割礼(割礼是成为神百姓的重要象征),已达成了共识;福音也彻底使外族人与犹太人,不需要增加任何条件,一样成为神儿女,彼此以弟兄相称(15:30-35节)。这一章分三段来思考:


直到地极的宣教版本(1-5节)

保罗与巴拿巴分开后,与西拉结成队,走遍叙利亚、基利家,又到特庇、路司得,展开了第二次宣教旅程,在这期间,一半血统是希腊人的提摩太,也加入为同工。他们将耶路撒冷教会的宗旨教导众门徒,人数也天天增加,看来合一的看见,最终带来教会的复兴。

这一路的宣教,基本特征都较相似:他们无论往哪里去,都与耶稣所吩咐门徒的使命,有密切的联系——“直到地极,作我的见证(徒1:8)”,所以,这宣教行动,也可以解说为“耶路撒冷——地极”的版本(16:1-5)。


马其顿异象的意义(6-10节)

保罗在马其顿,获得了朝向罗马的宣教异象,之后,他们来到坐落于罗马大道的腓立比(军事与贸易的伊格纳修大道)。这城市有相当多的罗马人(退役军人或是罗马公民)居住,这里是奥古斯都帝国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。福音则在这里开花结果——吕底亚一家蒙恩。马其顿的异象,意味着弥赛亚国度,将要胜过凯撒王国。


效忠帝国与效忠弥赛亚不同的命运(11-40节)

这段有两个主题一致的故事:一个被鬼控制的婢女得到释放;一个是保罗与西拉在狱中蒙天使拯救。两者都道出福音已深入地极——阴间(牢狱是死亡的象征)。这种拯救最后的落脚点,则是一个看起来无法交差的狱卒,他因恐惧罗马的法律想自裁,却因着保罗和西拉而获救了,一家人也因此得到了属天的喜乐与平安。


05

默想二


保罗与西拉因福音而入狱,天使又使他们获救,狱卒一家因着他们得到意外的拯救。看来,他们入狱、释放,“也是为着别人的益处”。这表明效忠于帝国与效忠于福音,所带来的完全不同的命运:一种为着别人而活的人生态度。他们的遭遇提醒你,当怎样看待你所遭受到的各样不顺利的事情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