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每日诗篇祷告
诗情祷语
(作者:尤金·毕德生)
11月24日|你们要称颂
朗读音频:(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)
《诗篇》一百三十六篇23-26节
23 他顾念我们在卑微的地步,
因他的慈爱永远长存。
24 他救拔我们脱离敌人,
因他的慈爱永远长存。
25 他赐粮食给凡有血气的,
因他的慈爱永远长存。
26 你们要称谢天上的 神,
因他的慈爱永远长存。
省思:
“祂的慈爱永远长存”这句话
在这诗篇中一共重复了26 次。
这种重复会令我们的心思趋于麻木?
或使我们的心灵更敏于回应、颂赞?
祷告:
神啊,
对于祢在那么多地方,
那么多的作为――我竟浑然不觉。
我的反应呆滞、小信。
我愿更活泼地向着恩典的世界,
更敏于感受神的恩慈,
更勇于回应圣灵的降临。
阿们。
02
每日经文及简释
历代志上 第十九——二十章
代上十九章读经音频:(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)
代上二十章读经音频:(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)
释经音频:(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)
历代志上 19-20章|大卫加冕
第十九章的内容几乎重复了撒母耳记下第十章的内容,因经文脉络不同,就会有不同的叙述意图。撒母耳记是放在大卫霸占了拔示巴事件之前,多多少少会让人对他与亚扪王拿辖之间的关系产生怀疑,他留给拿辖之子哈嫩的印象,是否会让人体会到,大卫真的看重他们之间“世交”关系吗?
历代志的这段叙述,是放在预备建殿之前,属于一系列颇为正面的战事叙事的内容之一。叙事人的目的显然是要说:大卫是一位合格的君王——他为以色列赢来了四境的平安,他也善待故人之子。会发生这段与亚扪人及亚兰的战事,并不是大卫之错。他能完全秉持申命记的命令(申2:9,19),不攻打亚扪人(包括摩押人)。后来发生了彼此交锋,是亚扪王哈嫩侮辱了大卫的使者(19:1-4),并联合亚兰等联军向大卫挑战(6-7节)。
在这等情况下,大卫差约押去交战,完全师出有名。而且约押也有“美好的灵性”,能从本国民的利益和神的城邑的角度,以及上主的旨意,来思考这次战事(19:13)。
果然,约押的正义之师打败了亚扪联军(19:14-15节)。但亚兰王不甘失败,从哈大利谢调来常胜将军朔法,让他率领盟军,与大卫再战(16节)。结果,大卫将他们完全打败,杀死了敌军的主将朔法(19:17-18)。加盟了哈大利谢的诸王都归服了大卫,亚兰军也不再帮助亚扪人了(19:19)。
第二十章,继续记述大卫如何对待亚扪人,他被加冕为亚扪之王(20:2),将亚扪的那些反对者处以极刑(3节)。记录这些,也都好像为了反映大卫的英武,也再次将他的英武复制到与非利士人的战役中,那些非利士的奇特勇士,一个一个地不敌大卫的勇士(20:4-8)。
每日默想
历代志的叙事人极力打造一位单纯仰望上主的大卫,目的是要使那些被掳或刚刚被掳归回的以色列百姓,有一个清晰明了的“榜样式”的人物,使他们可以有样可循。
今天主要来默想单纯人的信仰价值。单纯人的单纯信仰,值得专家们的欣赏。专家们没有权利以自身的丰富知识和广泛的阅历,来反对及轻视单纯人的信仰。就好像一个拥有各种学术头衔和荣誉的博学之士,没有权利嗤笑一个目不识丁的乡村老妪对她孩子的爱,也没有权利去否决一个身体有残疾的人对他的恋人的真挚感情。
博学多识的学者,对上主的认识不会比单纯的人优越。甚至单纯的人,在整体的直觉中,所领会到的信仰,有时比那些通过各样分析和各样考证的方法所获得的知识,更直观,也更好。我们的主耶稣也经常用社会上无权无势、无能力驾驭社会的小人物来作比方——说他们正是天国中的人(参登山宝训八福的教导,太5:3-16)。这些单纯人为何会信,因为他们单纯。
在信仰上,你的心灵单纯吗?
[1] 单纯人信仰的价值的观念是来自教宗本笃十六世的见解,参若瑟.拉辛格(Joseph Ratziger)著,任安道译:《真理的合作者:与教宗本笃十六同行365天》(台北:永望,2018),页96。
每日加量
彼得前书 第一章
读经音频:(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)
释经音频:(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)
彼得前书 1章 | 苦难与救恩
曾经在耶稣被卖与受审的那个晚上,拒绝耶稣的彼得,如今乐意接受苦难,以此来证明自己对基督的委身,是不计代价的。耶稣在湖边与他动人的谈话,永远改变了他(参约21章)!
彼得认为,苦难是作为蒙救赎的弥赛亚群体成员的荣耀标记,这领悟对于在尼禄逼迫之下的教会(64年前后),与我们今天有很不一样的感受。他们当时四处受敌,想的是:要留下还是逃跑,还是与那些同胞为了革命一起反抗呢?在敌对势力面前,是要隐瞒基督徒的身份,还是公开呢?他们需要彼得明确的建议。
还有,为什么已经掌权的弥赛亚,容许祂所爱的百姓,遭受如此惨绝人寰的逼迫?神在乎这些吗?
这一章,彼得并不是从解释苦难着手,而是从“我们如今从三一上帝那里获得了无与伦比的身份”(2节)、得到了“远超世界所有的基业和救恩”(3-5节),这种价值观开始讲,他认为,苦难可以“炼净”信心,就像火熬炼不纯的金属一样;苦难也会将我们的注意力,从今生的奖赏,比如财富、地位和权力中转移,而专注在来世,也即是基督所带来的救恩新世界,称为末世,专注在来世那不能朽坏的奖赏上(6-9节)。
并且,彼得说,教会在痛苦的挣扎中,就是旧约先知等待的目标,甚至就是历史的终极标杆,连天使都惊讶救恩这等奇异的特点(10-12节)。所以,他要求这些落难的教会信徒:
A、要专注在救恩上,不要向世界的罪恶和强权妥协,要以神的圣洁为榜样(13-16节)。
B、也当心存敬畏,因为神是审判的主。如出埃及的那个晚上,神要以色列人接受赐给他们分别为圣的办法——将羊羔的血,涂在门楣门框上,以此做记号而获救,因祂将要对埃及全地施行审判!如今,在强权下受苦的教会,因基督所撒的血得以脱离虚妄的行为(偶像世界的生活形态),其中所受的苦,与所获得的救恩相比,就显得至暂至轻了(17-21节)。
C、要活出永不朽坏的救恩的生命特征——彼此相爱!因在苦难中,人习惯于自保,而这种自保,所获得的安全或利益,实际上是极为短暂,如草一样,很快枯干。
思考问题
彼得这位耶稣的使者,对教会所面临的艰难的现实,毫不隐瞒!他要求教会在应对苦难时的这些话,对你有哪些意义呢?尤其是你或教会落入苦难之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