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每日诗篇祷告
诗情祷语
(作者:尤金·毕德生)
11月12日| 断过奶的孩子
朗读音频:(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)
《诗篇》第一百三十一篇
1 耶和华啊,我的心不狂傲,
我的眼不高大,
重大和测不透的事,我也不敢行。
2 我的心平稳安静,
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;
我的心在我里面真像断过奶的孩子。
3 以色列啊,你当仰望耶和华,
从今时直到永远。
省思:
一个因饥饿而哭闹的婴儿,
既不听劝、也不耐烦逗乐,
但一回到母亲的胸前,
便立即安静下来。
断奶后的孩子不再只想从母亲有所得,
而愈来愈满足于仅是同母亲在一起。
在倚靠神的歇息中,
我们所获得的
正是这种安全、亲密的满足感。
祷告:
亲爱的神,
我多少次听信世人的夸谈
或所谓的好消遣,
误以为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。
因着祢的恩典,
我现在学习单是安静、
信靠地来到祢面前,
奉耶稣的名。阿们。
02
每日经文及简释
列王纪下第二十五章
读经音频:(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)
释经音频:(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)
列王记下第二十五章释经|犹大亡国
埃及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 [1],西底家竟然敢背叛他的主子尼布甲尼撒(25:1节),或许是他想通过埃及的帮助,能保护他及百姓,免去尼布甲尼撒复临耶路撒冷所带来的报复。
然而,在主前五百八十年底,巴比伦大军压境,拉吉及其它坚固城一一被攻破,耶路撒冷完全被包围了。犹大投靠埃及,虽然暂时解围(耶37:5),但巴比伦很快就将埃及军赶走(耶39:1),继续围攻圣城,在断粮许久之后,城被攻破了!随着一群士兵出城逃走的西底家(2-4节),在耶利哥平原被巴比伦军队追上了。或许他想渡过约旦河,向以东、摩押或亚扪寻求庇护(耶27:3)。可怜的他,被敌人抓了,也被部下所弃,还目睹众子被处决,之后,自己的双眼被挖去,然后被带到巴比伦(5-7节)。
耶路撒冷再受凌辱,圣殿和王宫,以及大户人家的房屋,都被放火烧毁,城墙也被拆毁了(8-10节)。那些投降的人,被掳到巴比伦,只剩下最穷的人(11-12节)。圣殿的气数已尽了,所有的装饰都被毁了,那些金属器皿则被掠夺到巴比伦(13-17节)。看来,神的同在及荣耀,现在彻底离开犹大而去了。一些民众,大祭司、军事及社会首领都一一被处决(18-21节)。
对于这等悲惨的事件,叙事人仿佛轻松地说:“这样,犹大人被掳,离开了他们的国土。”(21节)实则是一句无奈的表达,面临如此强大的敌人,又碰到一个一个如此软弱的君王,还有一位定意要发怒的雅威,以及已铸成背道的大量证据。还有什么可说的吗?
最后,沙番的后裔基大利 [2],被委任为省长,管理这地(22-24节)。而以实玛利等人不满基大利亲巴比伦的政策,发动了一次起义,将基大利杀了(25节)。但因他们害怕巴比伦人报复,只得逃亡到埃及(26节)。
那个被掳的约雅斤,则在巴比伦看别人的眼色而活着,这些结局就是未来犹大人的写照。不过,在他作囚徒之身的第三十七年,巴比伦王以未米罗达恩待他,使他的境遇超过其它被掳国家的君王,不再穿囚服,甚至成为王的座上宾,这是否意味着被掳并不是犹大的终结,那么,她还有未来吗(27-30节)?
[1] 参考耶利米书三十七至三十八章关于西底家如何听了谋士的话,亲近埃及而背叛巴比伦,最后遭到巴比伦重重报复的事。
[2] 沙番就是约西亚的书记,参22:3。
每日默想
背道使犹大领袖带领百姓走上一条自毁的道路。而背道不是一朝一夕,是由很长时间的积习所致。背道的命运也是惨重的,所造成的灾难后果往往不可挽回!
作为基督徒,你觉得最容易使你被诱惑而背道的东西或因素是什么?你觉得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醒自己,使自己每日活在谦卑依靠神的状态中,不致让背道的病在自己身上发酵?
每日加量
希伯来书第七章
读经音频:(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)
释经音频:(点击以下的播放按钮)
希伯来书第七章释经 | 朝圣者的第七课
学生对老师援引麦基洗德来类比主耶稣的身份,十分不解。
“我们的信仰始祖是亚伯拉罕,老师怎么好像将他归在麦基洗德身上呢?”
“对!是亚伯拉罕,不过......”。老师仍然拿出他的看家本领——信仰伟人画。
“我们始祖亚伯拉罕打败诸王后,麦基洗德给他祝福。始祖是不是将掳来之物的十分之一奉献给了他?那么,想想看,麦基洗德的身份到底有多高?”
“按照这奉献的规矩来看,他是超过了先祖亚伯拉罕!”
“好,你们再来看一幅。”老师继续展开他的画卷。
“是利未!这图上为什么画着,他也拿着供物奉献给麦基洗德呢?他与麦基洗德不在同一个时代啊。”
“那这画中的意思,会是什么呢?”老师看了下他们。
“从利未开始的后代,都该向麦基洗德奉献,包括亚伦。”其中一个学生争着说。
“甚至我觉得这幅画还有更深的内涵!”另一个学生说。
“这幅与上面的亚伯拉罕奉献给麦基洗德的那幅,结合起来刚好要说明一个事实。”这位学生继续说。
“那是什么呢?你赶快说吧!”有个学生按捺不住了。
“利未代表了所有他的后代,来向麦基洗德献上礼物。作为利未的后裔亚伦,他所代表的所有祭司,无论是谁,也无论是什么时候的,他们都比麦基洗德小!这幅画更深的意思是:这位按照麦基洗德等次而设立的大祭司耶稣,尽管是出生为亚伯拉罕的后裔,但祂又比亚伯拉罕都大!”
“对!对!对!”学生们齐声说。
“是的,耶稣这位大祭司代替了亚伦的祭司制度。”老师继续说:“祂就成了更美的中保,祂的祭司职位也永不变更,这对我们意义非常重大!祂成全了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:‘我要让你的子孙像这星星那么多’。这样,亚伦的体系就算是过去了。从此,耶稣代表着我们,与神立约,这个约也就永远不再失败;我们也不会像祖宗一样,因背叛、犯罪遭神追讨,因衪完全赎了我们的罪。”
思考问题
现代人最大的痛苦——倍感疏离!从农村的留守儿童与老人,到喧嚣城市里的那些独者。哪一个人不觉得孤单呢?
基督带来我们与神的关系真正和解,并赐下爱与满足的喜乐!你的主与你的群体,有令你感到大得安慰吗?活出人生的重点吧!